|
前天,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国家开发银行—华东师大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中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论坛”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华东师大国关院将在沪率先实施研究生培养及论文指导体系改革,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将由原先的“1对1”变成“1对N”,改变过去由导师直接确定研究生论文的现状,转变学生称导师“老板”等不健康的师生关系。 作为国内普通高校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实体高等研究院,从2011年开始,国关院就开始正式实施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除了采取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外,该研究院还将彻底改变过去由导师直接确定研究生论文的现状。 “研究生入学后,结束了核心课程,我们将对学生进行分流,分成今后面向就业和面向研究的两部分研究生。 ”国关院理事会理事于向东介绍说,对于少部分研究型的研究生,学校将不再直接确定他们和导师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而是确定他们与学生指导委员会1对N的关系,等到学生的论文确定后,由这个委员会指定具体的老师作为他们论文的负责老师。 于向东还介绍,对于这部分研究型的研究生,学院将围绕核心课程衍生发展确定一个精品课程。而对于其他大部分面向就业的研究生,研究院也将对课程做出相应调整,尽量开设尽可能多的选修课,以便今后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另外,对于无法承担教学工作的老师将转入专职研究员、行政管理等系列。 “在现在的高校中,常见的师生关系看似很紧密,学生入学后跟着导师不断参与科研项目,但这不是我们认为的健康的师生关系。 ”于向东指出,只有在活泼的学生学术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才能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否则研究型的学院很容易听到 “学生喊导师老板”,他们之间的关系接近于一种劳务关系。 “这不是一个教育家的本分。 ” 对于国关院的试点改革,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表示,国家对于研究生改革的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正在研究中,华东师大的这一改革则是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推进,可以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促进力量。 在谈到教师管理的改革时,熊教授表示,除了大量推行年薪制外,还应该让导师制真正回归。 “由于扩招,现在一个导师带很多学生。只有导师制的名,没有实质,从招生到培养、管理,导师真的用自己的时间和学生共同成长了吗? ”熊教授表示,导师制真正回归,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才有希望
|
|
|
|
关于速霸博尔│联系我们│网站声明│帮助中心│合作厂商│人才招聘│网站导航
北京速霸博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9 SuperPower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Institu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B座(地铁4号中国人民大学站)601室 TEL:010-5162-7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