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率
(重定向自Sacrifice ratio)
犧牲率(Sacrifice Ratio)
什麼是犧牲率
犧牲率是指降低通貨膨脹率的成本,其具體測量
是實際產出的損失變化與趨勢通貨膨脹率
(trend inflation)變化之間的比率,它對於貨幣政策
的制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犧牲率的測算方法
通貨收縮是趨勢通貨膨脹率大幅降低的過程,
Ball將t期趨勢通貨膨脹率定義為前後9個季度通貨膨
脹率的移動平均值,通貨收縮是指從趨勢通貨膨脹率
的頂點下降到谷底,頂點的趨勢通貨膨脹率比前後相
鄰的四個季度都高,谷底是比前後相鄰的四個季度趨
勢通貨膨脹率都低的季度,並且頂點的趨勢通貨膨脹
率比谷底的高出至少兩個百分點。
產出的損失表示為實際產出與完全就業下潛在产
出之間的偏離,他假設:
第一,實際產出在通貨收縮的起點達到潛在水
平。也就是在通貨收縮期的最高點。
第二,實際產出在通過通貨收縮期的終點後的四
個季度後重新回到潛在水平。
第三,潛在產出在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相等的兩
點之間以對數形式線性增長。
犧牲率定義為:
其中SR是犧牲率,
為潛在產出,yt表示實際產出,π表示趨勢通貨膨脹率,S和E分別表示通貨收縮時
的起點和末點。
下麵我們用Lucas供給曲線說明Ball的觀點,式
(1)為Lucas曲線:
(1)
其中b表示持續性貨幣政策的影響,a>0,按照
Ball的假設,在通貨收縮的起點實際產出等於潛在產
出。
=0。
項表示由於降低趨勢通貨
膨脹率所引發的實際產出與潛在產出的偏離。如果出
現通貨膨脹率的降低,πt − πt − 1<0,則會出現產
出的損失yt<
。
圖1解釋了犧牲率的計算方法:

通貨收縮過程是從時期S開始,到E期結束。Ball
認為在起點S達到潛在產出水平,併在E+4期回到潛在
產出水平,潛在產出的對數形式在O點和G點之間線性
增長,潛在產出OG是一條直線,曲線表示實際產出的
軌跡圖。面積A+B表示由通貨收縮產生的產出損失。
Ball同時給出了年度犧牲率的方法,趨勢通貨膨
脹率為八個季度通貨膨脹率的移動平均值,包括當年
的四個季度和相鄰兩年的四個季度。如果t期趨勢通貨
膨脹率比相鄰兩年都高,那麼t期趨勢通貨膨脹率是通
貨膨脹的頂點,反之為谷底。實際產出在經過谷底一
年以後回到潛在水平,潛在產出在實際產出與潛在產
出相等的兩點之間以對數形式線性增長。
犧牲率的影響因素
1.通貨收縮的速度(speed of disinflation)
漸進式派(gradualism)的觀點認為由於工資和價
格具有慣性,緊縮的貨幣政策需要時間來調整,因此
通貨收縮速度帶來的代價是較小的。Taylor(1983)建
立一個交錯的工資調整模型證明較快的通貨收縮降低
了實際產出,而較慢的通貨膨脹不會帶來產出的損
失。Ball(1994)和Lawrence(2001)實證分析發現通貨
收縮的速度與犧牲率呈負相關關係,即較快的通貨收
縮速度帶來的產出損失較小。相反的觀點如突然停止
派(coM turkey)認為越快的通貨收縮帶來的產出損失
越小,Sargent(1983)認為一個劇烈的制度變革產生可
信度,從而改變人們的預期,因此快速的通貨收縮帶
來的成本較小。
通貨收縮的速度是以每個季度趨勢通貨膨脹率的
變化量作為度量,即用每個周期從起點到終點的變化
量除以通貨收縮期間的長度。
2.初始趨勢通貨膨脹率
(initial trend inflation)
經濟學家在犧牲率和初始趨勢通貨膨脹率的關係
上達成了共識。Ball、Mankiw和ROl'ller(1988)在新
凱恩斯模型中研究了趨勢通貨膨脹率如何影響產出一
通貨膨脹交替關係,更高的通貨膨脹率降低了名義剛
性的程度,因為它鼓勵更加頻繁的契約修正,使短期
菲利普斯曲線變得更陡峭。同時他們利用跨國數據有
力證明瞭這一假設。Ball(1994)的實證結果表明犧牲
率與初始趨勢通貨膨脹率呈微弱的負相關關係。有些
學者不同意Ball的觀點,Boschen和Weise(1999)認為
兩者存在正相關關係,儘管他們的繫數不顯著。
Lawrence Zhang(2001)指出兩者可能存在某種非線性
關係,他的實證結果支持Ball(1994)的負相關結論。
3.貿易開放度(openness)
Romer(1993)指出貿易開放度與產出和通貨膨脹的
替代關係存在某種聯繫,即貨幣緊縮引發的匯率貶值
對價格水平有直接影響,因此在給定政策變化下,在
越開放的經濟中,犧牲率越小。隨後Temple(2002)在
Barro和Gordon模型基礎上。引入貿易開放度,分析發
現在越開放的經濟中。短期菲利普斯曲線越陡峭,通
貨收縮的成本越小,即犧牲率與貿易開放度呈負相關
關係,實證結果亦證明此結論。
此外此前的文獻認為較高的名義工資剛性是影響
美國比其他發達國家犧牲率高的原因之一。Bruno
& Sachs(1985)和Grubb、Jaekman&Layard(1983)構
造兩種度量名義工資剛性的指標,由於缺乏數據無法
構造中國的名義工資剛性。所以不將名義工資剛性納
入影響因素的考慮範圍。
參考文獻
· 舒元,黃新飛.中國犧牲率的估算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
於國際比較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