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发布的中国经济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出口量同比下降8%。不论拿哪个指标看,中国经济扩张正在失去动力。 但是,要计算出中国经济到底放缓了多少,却不是件容易事。 基于一系列不同指标,目前的中国经济年增速大概在7%徘徊。真正能反应经济现状的数据对中国、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异常重要。中国的债务问题非常严重,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会令这个问题会更加难以解决。 美银美林的全球经济学家古斯塔沃·雷斯(Gustavo Reis)和他的团队,于周末公布出一份报告,他们利用一系列指标,来讨论中国经济到底放缓了多少。 其中一个指标是分析师们最喜欢用的——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克强指数,是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在2010年推出的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指标,源于李克强总理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该指数是三种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的结合。自推出后,受到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认可。 以下是这三个组成部分的状况: 
克强指数 贷款在保持增长,但发电量增长同比不足5%。轨道交通也正在经历跟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同样规模的衰退。 因此,就克强指数来分析,中国经济图景并不是很乐观。以下是跟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比分析: 
李克强指数与GDP对比 BAI(广义活动指数)由20个不同指标组成,是美银美林(BAML)经济学家追踪GDP编制出来。 另一个指标,LEAP指数,则汇集了“电力输出、粗钢产量、水泥产量、汽车销售、新屋开工、铁路货运量和中长期贷款”。该指数显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有些夸大。 
LEAP指数 所以,中国经济健康状况如何是一个谜。 但似乎至少由三种可能性: 1、中国经济确实在放缓。 2、中国经济正在向去工业化的方向转型。BAI指数跟GDP关系最近,显示中国经济最弱的部分在于制造业。李克强指数和LEAP指数在工业方面的权重更低,指数也显得更低。如果中国经济正在向服务业转型,用发电量等指标来衡量GDP就显得不太精确。 3、要捕捉到这一切实在太复杂。GDP并不是衡量经济活动的一种准确方式。我们不排除以上这些指标都不能捕捉中国经济真实情况的可能。 中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情况,对全世界的影响从没像现在这样大。某种程度上,中国经济状况仍然对全球金融市场影响有限。但是早在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说,中国是目前实体经济溢出效应的主要来源地。 总之,中国打喷嚏,世界就要患感冒。(克克/编译)
|